5月28-29日,第八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經濟復蘇與動蕩中的期貨市場:功能發揮與風險管理”。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就鋼鐵行業調控,我們要重結構、輕總量。在結構上面更應該注意區域結構怎么擺平,輕產品結構,因為產品結構是企業自己的事,產品結構調整交給企業。各個區域,現在鋼鐵行業拉動性很強,真正的資本型項目就兩個,一個石化,一個鋼鐵,各個省都要發展鋼鐵,因為帶動性強。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創造有利于鋼鐵工業市場調節環境。
以下為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在第八屆上海衍生品論壇上的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鋼材國際研討會。這一次受上海期貨所的邀請來參加這個會,我也是第一次參加,已經搞了八次了。實際上鋼材期貨從09年3月份上市前后,國家一直非常關注,因為鋼材這個期貨也是在世界第一個推出來,而且影響也很大,現在據說也做成各個期貨里面成交量最大的一個品種。它的運行對中國鋼鐵的,特別是對中國鋼鐵行業,特別是螺紋鋼和建筑材的市場定位影響很大。所以我們作為行業管理部門一直非常關注這個鋼材期貨的運行。所以,今天也有幸來參加這個會,首先預祝今天的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借這個機會,我們介紹一下最近開展的“十二五”,以及對于目前鋼鐵工業發展形勢的一些認識以及我們的一些想法,供大家今后在工作中參考。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編制“十二五”規劃期間對中國鋼鐵的基本判斷。大家都很清楚,中國鋼鐵工業是一個基礎性產業,是對經濟發展的支撐產業,所以這個定位就決定了中國鋼鐵的需求和產量,既由它自己本身決定,更重要的是由市場來決定。所以說起鋼材的需求可能大家非常關心,昨天我也參加了圓桌討論會,大家也是一個討論的重點,我們覺得中國鋼鐵的需求,既由自己決定,更重要的是由中國的經濟發展來決定。而且,“十一五”期間和“十五”“九五”“八五”都不一樣…,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中國的改革所造成的,以前可能大家都知道,光有幾大國有企業在搞,“十一五”不一樣,現在國有和民營基本上是半壁江山各對半。
總體形成了生產總量占世界的將近一半,前年是48,去年45,而且影響力與日俱增。布局上面形成了資源性和需求性相結合的布局,形成了一大批在國際上面非常有影響,在國內也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一些大型鋼鐵企業。以前五百強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目標,現在很輕易就進去了。當然五百強只是一個銷售收入的評價,而且鋼材產品基本上滿足了國民經濟各行業發展的需要。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
對近期我們也做了一個基本的判斷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認為從金融危機之后,09年以后,2010年、2011年初期,中國鋼鐵呈現了三個特點:第一個是鋼鐵行業已進入微利周期,去年的百元銷售收入不足3%,今年一季度比去年還低,也不超過三。當然這里面由于品種、企業不一樣,由于企業養人的多少,各自可能不太一樣??赡苌a板帶(音)的企業利潤率就低一點…。但總的來說,鋼鐵行業進入了微利時期。第二個是固定資產投資雖然投資量很大,但是增速已經降下來了。2010年鋼鐵的投資增長了6.1%,我這個全社會的數寫的不對,全社會好像是23.8%。六大高能耗行業是14.8%。所以在高能耗行業,鋼鐵行業是去年唯一一個一位數的增長。今年一到四月份有所提高,增長了13%左右。但是在我們原材料司分管的鋼鐵、有色、建材和石化行業里面,它增速也是最低的。并且我們對一到四月份進行了分析,煉鋼和煉鐵的投資增長還是比較高,但是軋鋼的投資是一個負增長,這個我們分析主要是現在國家要求淘汰落后,所以大家可能關小高爐上大高爐,這個也有一些。第三個是鋼鐵行業企業之間的生產業績拉開了很大差距。2010年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實現900億,其中前20名占了83%,寶鋼就占了26%,這樣實際上優強企業,以寶鋼為代表的,這個還是有一定利潤的,但是有不少企業都在微利和盈虧平衡線上下波動。
所以這種情況下面,我們覺得市場到了一個,通過市場可以倒逼鋼鐵工業,加快結構調整,通過三到五年的調整走出一條轉變經濟發展的路子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面,可能大家看不同的同志、不同的部門都在講宏觀調控采取什么思路?我們也是按照國務院確定的,也就是“十二五”,什么控制總量、結構調整、轉方式、調結構,總的思路是這樣,但是具體的,我們對行業的指導和調控上面我們采取什么思路呢?我們覺得,好比我開篇講的,鋼鐵行業是一個需求拉動性行業,國家要調控什么?要調控大的,不要減少對微觀的調控??赡艽蠹易⒁獾?,前一段一個高峰論壇,國務院各部門的一把手都去了,大家一致認為要減少對微觀的調控。所以我說,國家的調控,我自己認為應該注意調節社會總需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我們鋼鐵行業自己調控,我們調什么?要重結構、輕總量。在結構上面更應該注意區域結構怎么擺平,輕產品結構,因為產品結構是企業自己的事,產品結構調整交給企業。各個區域,現在鋼鐵行業拉動性很強,真正的資本型項目就兩個,一個石化,一個鋼鐵,各個省都要發展鋼鐵,因為帶動性強。國家作為區域之間怎么調控,后面我還要具體講一下布局的調整。
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創造有利于鋼鐵工業市場調節環境。
昨天跟大家交流的時候也說了,現在也不出鋼鐵優惠政策了,你再虧了,國家也不出政策拉動鋼鐵行業,我們現在也別出制裁政策制鋼鐵行業,爭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也符合去年年底中央確定的調控方針。
下面具體講一下“十二五”規劃?!笆濉币巹澘赡艽蠹叶急容^關心,實際上老多東西在各個報紙、大家交流的時候都定了,因為剛剛結束的人大會議通過了,我們后面行業規劃基本上也是轉方式、調結構,也沒有什么太新的東西,主要十個方面,就是我現在列的十個方面:加快兼并重組、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淘汰落后產能、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技術進步(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改善品種質量、提高國際化水平(走出去,因為中國現在資本相對還是過剩,資本過??隙ㄒ敵?,走出去形成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這是我們的發展階段)、促進產業鏈的延伸(可協會幾個轉變也提到了這個)、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兩化融合,我們指的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就是推進信息化建設。
下面我就大家比較關心的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一個是推進兼并重組,這在不同場合,去年6月4日國務院發的一個的若干意見上面已經明確提出,要培育三到五家,六到七家,就是十幾家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我們也不點名,大家競爭,最后看誰能變成這幾家。這不是說你量的增大,要從產品質量、技術水平,最關鍵一點,一定要有盈利水平,滿足下游行業的需求,總的方面能夠作為有影響力的前十名企業。
另外重組方式現在有兩個,一個是跨地區的,以鞍鋼這些為代表的。還有一種是區域內的。中國的鋼鐵很復雜,區域也不一樣,所以這兩種方式我們反復爭論,各自持不同觀點,但是中國這種情況下面,我們覺得都應該向前推進,都應該作為嘗試的一種方式。
而且在企業兼并重組方面,按照國務院確定的市場化運作,企業作業,政府引導的原則,以優勢企業為兼并充足的主體,結合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優化布局,加快企業兼并重組。這個是現在喊得最響的。
下一個我講一下,就是很多同志交流,一些記者專訪我們說,鋼鐵工業有沒有主要矛盾,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別的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有的說是資源問題,有的說是節能箭牌的問題,有的說是總量的問題,說起來也很復雜,但我們經過反復研究,和地方的交流,特別是地方向我們那申報的一些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項目,這個組合肯定是結構調整的一個重中之重,抓好了這個就抓住了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這三者之間是什么關系?我過去也在不同場合講過,今天也再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我們覺得淘汰落后是一個前提,有人做過調查是九億噸,我們不管多少,現在既有先進產能,又有落后產能,這個落后產能大家還是一致的認為,雖然成本低,但是對環境的污染重,能耗也是高,一致認為應該淘汰。這是結構調整,是節能減排,提高行業總體競爭力的一個關鍵。所以我們認為,它是一個結構調整的前提。兼并重組是一個方法、渠道,而不是目的,是我們選擇轉變方式的一條路子。而技術改造是前兩的支撐,現在中央確定的,是在發展中轉變,通過轉變促發展,所以關鍵的問題還是要通過發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覺得最關鍵的問題,現在通過企業的進步,通過企業的發展來實現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當然這個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發展,你比如說所有的企業都要發展,現在總量過剩,實際上我們不在這講,實際上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每個企業都發展,就是一個惡性競爭,區域競爭、國際競爭,大家誰都掙不到錢,但是通過兼并重組,一些企業淘汰了,通過資產重組,有一些企業發展,一些企業轉型,這可能是一個好的路子。
國家要控制什么?就是控制那些以淘汰落后為名,淘汰了以后國家又給了你一些政策,落后了也不關,大的也上來了,國家要培育一個比較公平的市場。
第七個我們講一下國家應該關心布局。對布局我們怎么看?這牽涉到“十二五”的投資。國家確定的“十二五”發展規劃里面強調,就是說用國內資源的要依托國內的資源來發展,利用國外資源,要在沿海和沿邊發展。但是這個,我們覺得中國發展很大,實際上把這幾個模式,這兩句話高度概括了。鋼鐵工業不可能是一種發展模式,大家現在說向沿海轉移,我們不能簡單的說向沿海轉移。中國的西部肯定是今后發展的一個重點,但是量也不能無序的發展。比如說現在新疆的發展,可能大家爭論就比較大,新疆前幾年發展慢了,現在有不少企業家都跑到那干鋼鐵,新疆自己的同志都很擔心。但是都向沿海發展,都建成每個省都有一個兩千萬噸鋼鐵企業,可能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認為中國鋼鐵的工業布局已經基本形成了,下一階段,如果“十二五”能夠完成在東南沿海的,具體說湛江、防城港,這兩個棋子(音)下來,基本上布局下來了,剩下的布局只是一些微調?,F在不少省都想把自己內陸關了,但是現在關不了,總得有支撐,往沿海發展,建千萬噸廠。實際上現在利潤率這么低,到底怎么建,確實值得大家反復深思。同時對華北鋼鐵,就是環渤海灣,現在是四億噸的產能,自己用多少?用了不到一半,大部分往東南沿海和東部輸送,所以我們覺得這一塊,下一步結構調整就要適當的減少總量。當然這個減少,也不是我們說說就可以減的,最后看看,還是區域和全國的發展,而且很關鍵的,我自己的觀點,看看東南沿海這兩個點能不能起來,起來可能就會制約北部的盲目發展。
還有一個就是牽涉到城市鋼廠搬遷,最近也請了幾位專家,李院長也參加了,我們認為城市鋼廠搬遷要有序推進,跟城市發展不相融的鋼廠轉型和搬遷,并不是說你一定要干鋼鐵。當然一個鋼鐵廠養著,少則幾千人,多則上萬人。所以大家反復討論,把轉型放在第一個,搬遷放在第二個,也不一定要搬遷?!€要尊重企業的選擇,因為這個搬遷投資太大,涉及老百姓的安置問題,因為畢竟要搬出一百公里以內少部分人可以,短時間可以,大部分不行,長時間不行。所以像朝非地(音)這種搬遷我們認為不可復制,今后有可能的搬遷,可能就是城市鋼廠附近的一些,不超過一百公里之內的一些場地的變換,而且還要充分考慮到人員的安置和投資的節省。
所以我們“十二五”定的原則是鼓勵那些經濟支撐作用下降,在一個城市來說,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的鋼鐵企業轉型,發展鋼鐵服務業和其他產業。其他城市向城市的附近搬遷,同時嚴禁借搬遷之名擴大生產能力…
第九個問題提高產品質量。我們反復討論怎么提高產品質量,過去編制“十五”“十一五”都說了,實際上大家現在反復討論,中國最關鍵的是量大面廣的產品,這些是大部分企業今后的重點,發展品種質量,應該放在這個上面,增強質量的穩定性,因為現在裝備水平很高,和國外比就是差穩定性,對下游產業來說穩定性和性能的提高是同樣重要的。所以,我們覺得“十二五”產品質量的重點,大部分的重中之重應該放在量大、面廣的中檔和一般產品質量和性能的穩定上面,少數有實力的階級發展高精尖的產品。比如說趨向硅鋼(音),汽車版,沒有必要大家投資都干,最后誰都不賺錢,這也是“十二五”區別以前各個五年發展規劃的一個差別。因為過去是什么?品種總量不夠,所以要大投入,十一五、十五投的比較快,所以現在我們轉變一個思路。
第十個就是節能減排和應對氣侯變化,這個節能減排,因為國家今年就出約束性指標了,今年是要控制在18%,降低。就是單位GDP降低18%。但是對我們工業來說,除了水泥行業它直接生產出二氧化碳,別的都是換算出來的,這指標今后不是能直接測量的。所以我們在應對氣侯變化,工業里面重點還是放在節能減排上面。我們針對一個行業,不單提二氧化碳的減排指標,同時鋼鐵工業我們還要探索發展低碳技術。
簡要的借這個時間跟大家做一個交流,希望大家有什么問題也可以今后找機會和我們交流。